4月12日傍晚,南川区中桥乡普陀村便民服务中心,吃完晚饭的村民,来到道路上散步锻炼,道路安装有太阳能灯,一些有兴趣的还会到文化活动室、法律服务室里转转、看看,沿着乡间小路种植的花卉散发着阵阵花香。
(资料图片)
作为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派驻南川区中桥乡普陀村第一书记的刘剑峰,参与并见证了普陀村的美丽新形象建设。这几年,普陀村连续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的称号。除了基础设施改善,村里还在发展产业,“粒粒香”品牌富硒大米成为了村里的龙头产业……村民荷包鼓了起来,更多喜人的消息也在路上。
刘剑峰和村民同劳动(资料图)
产业发展有思路
户户增收有门路
现在,村民看到刘剑峰格外热情,一口一个“刘书记”亲切地称呼他,大家还会拉他进屋摆龙门阵、吃饭,俨然自家人一样。但刘剑峰说,自己刚到村里时,村民们对他可不这样。“派来一个书生,怕都住不下来。”“就是来‘镀金’的。”……村民说啥的都有,大家对刘剑峰充满了质疑。
“你干出一件件实事后,村民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可你。”刘剑峰说,这是驻村工作2年来,自己最大的感受。
2021年9月,中桥乡普陀村优质稻入选重庆市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主导产业。而早在5月份刘剑峰到村里时便开始仔细研究品牌发展情况,经过调研,他发现处于第三个年头的富硒米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一些瓶颈——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如何进一步提高销售额。期间,不少村民也向其反映这个问题。
为此,刘剑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讨论会,不断探索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为降低生产成本,刘剑峰和驻村队员们多次往返乡里、区上,报批材料、调研问题、提出方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申请到专项资金建设起了一座加工坊。在碾米机、真空包装机陆续顺利投入使用后,大大降低了加工的生产成本。同时,他还动员队员们和村两委班子干部在业余时间参与收购、检测、加工、包装、销售、运输全过程,不要任何报酬,全力服务集体经济增收。
普陀村富硒大米的生产加工成本省下来了,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又开始关心下一个问题:富硒大米的销路如何打开?对此,刘剑峰说:“山人自有妙计。”
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那段时间里,刘剑峰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已有消费扶贫馆线上平台做好销售,还积极和重庆主城区的一些小区周边的粮油果蔬店达成协议,建立代销渠道,将产品向一些机关单位推销,签订供货协议。同时,结合中桥乡的发展和销售渠道,刘剑峰带领村民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打造普陀村富硒农产品品牌。在线下,通过与川达农业公司合作,富硒大米直接进入永辉超市;在线上,通过邮乐购销售。
刘剑峰说,解决富硒大米的销路问题,成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为此,在2022年初,他们还请来对口帮扶单位“会诊”把脉,设计了新的精品包装,丰富了产品种类,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据统计,仅2022年以来,村里便扩大规模种植优质富硒稻500余亩、优质油菜160余亩,实施土地安全利用改种100余亩,科学管护经果林150余亩,种植辣椒100余亩。目前,新一年的种子全部播种育秧、硒肥已发放完毕。
干出一件件实事
慢慢换来村民认可
“你们不解决我家的吃水问题,我只有去政府上访!”2022年7月初的一天早上,一位大婶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反映问题,情绪激动。
刘剑峰立即热情接待了这位大婶,经稳定情绪和耐心询问得知,原来这位大婶姓李,她家不是没水吃,而是担心水受到污染。她家住山上,常年把附近一股山泉水作为饮水水源。一天前,在旁边搞家庭农场的村民陈某在不远处新挖了养猪场化粪池,李婶认为会污染到她家饮水,而陈某认为池子够大够结实加上定期清理,不会产生渗漏污染。
双方就此发生激烈争吵。刘剑峰当即决定和村干部上门了解情况,听取了陈某的意见,还仔细勘察了周边环境、测量了距离,最终认定取水点受污染风险较大。
为此,刘剑峰把陈某拉到一边,就小利和大义的关系、产业发展和生命健康的关系、经营农场和妥善处理邻里关系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耐心劝导,最终陈某答应另选地址并现场填埋了化粪池。李婶对这种处理结果也表示满意。
像这样的邻里小矛盾,刘剑峰还解决了很多,他说:“没有解不开心结的群众,只有不愿花气力去化解的干部,让群众暖心,才能让公平正义得到彰显。”
普陀村人口1900多人,长期在家的1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居多,面对这些现状,刘剑峰团结带领队员们和村两委干部,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
为提升人居环境,刘剑峰和队员们向区上申请了资金120万元集中整治普陀村安置点院坝、围墙、水沟,新建普陀关、普陀人家2处打卡小景观,改造公交站、劝导站、中医馆,沿途种植花卉6万余株,有亮点、有质感、有特色的田园乡村正在不断建设中。此外,在他的牵头下,村里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及乡村治理积分制,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监督做好垃圾收运、污水处理和卫生厕所改造等工作,进一步美化了村容村貌。
转眼间,两年的驻村工作接近尾声,刘剑峰说:“我有幸成为一名乡村振兴的亲历者,这是一场接力赛,需要每一棒都奋力奔跑,才能迎来整体的胜利。普陀村正在发生变化,把‘诗和远方’变成村民能够触摸的美好现实。”
记者 舒楚寒 通讯员 张雷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