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同政法:


(资料图)

石文俊:助力文旅 当好“城市代言人”

“‘云路坊’是大同著名文化景区之一,景名‘儒学文化旅游景区’。在古代,大同出身的进士,都会经过这条街去文庙祭祀孔子,因而这条街也有了‘平步青云’的美好寓意........”2月11日,记者采访了刚从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毕业不久的石文俊。新春期间,他做导游、拍视频、搞宣传,俨然成了大同旅游的“代言人”。

说起石文俊,可谓是“青春兴晋”行动的老熟人了。每逢寒暑假,他总是积极报名团平城区委组织的各项活动,“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目前最想做的是利用学校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乡开展文旅宣传工作。今年寒假,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一度让家乡成了‘网红城市’。于是我想不如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整理大同旅游的亮点和打卡路线,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短视频平台发布,让更多的人认识大同、了解大同。”石文俊边说边为记者展示了他运营的公众号“古韵大同”。在他的公众号中,罗列了各大热门景点的中英文介绍,并将周边的交通餐饮情况做了简要说明,还设计了‘最优打卡点’,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点赞与转发。

“‘新大同’慢慢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一提起它不再只是‘百年煤都’,也不再是‘飞沙漫天’,大同一次次用它的美证明着它的旅游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宣传家乡的队伍中,我要做大同旅游的助力者,把家乡的好介绍给更多的游客。”石文俊说。

王沛源:服务基层 做好“群众贴心人”

“小朋友,哥哥来看你们啦!这是新买的书包和文具......”“白奶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我来帮您剪剪指甲……2月12日,王沛源来到云州区葆华里社区看望了这里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并为他们精心准备了礼物。

王沛源就读于长治学院法律与经济学系,平时就热衷于公益志愿服务的他,早早报名了“青春兴晋”返家乡志愿活动。照片拍摄、整理资料、宣传法律知识、开展入户走访、看望孤寡老人........在寒假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扮演着许多角色,是摄影师、搬运小工、跑腿小哥、调解员.......工作细致认真又热心肠的他,深得居民的喜爱。

“去看望残障人士、孤儿、孤寡老人的时候,我切身处地看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也明白了社会关注对他们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能带给他们的并不多,给孩子们一次耐心的作业辅导,给老人理一次头发,可能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快乐温暖。”谈及志愿活动中最难忘的事,王沛源说。

在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中,不少青年学子增强了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学会了感恩与奉献,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温暖着这座城市。

张文涛:立足专业 做好“技术管理员”

“小张,这个文件打不开了!快帮我处理一下”“公众号这样排版是不是更好一些,你帮我参谋参谋。”.......2月13日,记者采访了张文涛,这段时间他成了团新荣区委办公室里的“香饽饽”,因为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又能快速处理电子产品技术问题,大家对他赞不绝口,都说:“这孩子果然是专业的,真是个好帮手!”

张文涛是山西大学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他就经常与同学开展“电脑故障义务诊断及维修”活动。这次下社区进乡村开展志愿活动的时候,他主动帮助乡亲们解决手机问题,帮居民处理网络问题,还进行了一些电子产品的简单维修。“我本来就是学计算机的,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我乐在其中。”张文涛说。

在团新荣区委编辑文档和公众号的过程中,张文涛也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他把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罗列,利用休息时间给大家做了讲解。“文章内容想要抓住读者的眼球,还须具备充满设计感的排版和令人舒适的色彩搭配,另外字体大小,行距字距也需要随之调整......”张文涛一边向记者讲述,一边把新的想法写在本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接触到新鲜的知识和领域。希望青年学子,能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反哺家乡助力发展。”

以青年之名 赴家乡之约

我市各级团组织立足青年人才工作要求,广泛动员青年积极参与“青春兴晋”行动,投身到了解家乡巨变、参与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中。青年们不负所望,用心深入基层、贴近实际、服务群众,以青春的力量书写新时代学子风采。

青年是国之栋梁,民族之希望。他们是社会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最有生气、最具创造性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学习本领、磨砺自我、增长才干,储备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关键词: